
今天出席司法法制委員會的轉型正義公聽會。我發言時強調,現在是轉型正義框架立法的階段,期盼有框架立法的高度,通盤檢視台灣歷史上所有受統治政權壓迫的族群與個人,進行轉型正義工程,避免掛一漏萬。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草案拉出歷史縱深,涵蓋原住民族的部分,也可回溯到日治時代。會中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前年,在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有一位89歲的蔡蕙如阿媽發著「模型出清」的傳單。她不忍丈夫生前最愛的飛機模型將隨著丈夫逝去而塵封人世,忍痛出清,希望愛好模型的年輕朋友可以繼續收藏。蔡阿媽不會用網路,撐著年邁的身軀,在萬年大樓發傳單給路人,後來由熱心民眾轉發到網路上,引起網友支持。
蔡阿媽的丈夫許崙墩,原來是二戰期間日本加藤隼戰鬥隊的戰機駕駛。戰後中華民國來台,政府打壓這段史實,蔡阿媽回憶道,丈夫變得沈默寡言、不向別人提起這段過往,但因為一生熱愛飛機,退休後在萬年大樓開模型店,收藏飛機模型直到去世。
充滿認同糾結與矛盾的故事,不只是許老先生一家人。二戰期間,台灣日本兵有廿萬人,還有許多人在戰後被國民黨不明不白轉調前往中國打國共內戰。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逃來台灣之後,這些人的故事被刻意掩飾、甚至被仇視,當事人與他們的家庭只能將這些沉痛的記憶塵封在生命中。
過去國民黨教育用二分法,總認為台灣日本兵若不是被日本人脅迫去當兵,就是信仰日本軍國主義的漢奸,然而這廿萬人的故事,有各種樣貌,有更多糾結的故事,不該被政府長期忽視、污名化,難以獲得平反。我們應該要勇敢的面對、應該回復的名譽就該回復,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該承擔,應該補償的就該補償,而且這些沈默的當事人,正在凋零,我們絕對不能再拖延下去。我相信,這些阿公們當年上戰場時,心中惦記著仍是他們的家人,而我們這一代家人,也不該忘了他們。
最後我舉了奧地利為例,他們長年以納粹德國的受害國自居,直到90年代,政府開始主動發掘更多史料,公布當時部分奧地利人成為納粹共犯的真相,1991年總理弗拉尼茨基也表達反省與歉意。二戰時,奧地利人可能是受害者,也同時是幫兇,他們選擇勇敢面對這樣的糾結過往。
每個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歷史糾結與社會傷口,唯有面對真相,真心回復受迫者的權利,才能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一起促進和解與團結的美好社會。我相信,台灣有這樣的勇氣!咱一代,鬥陣來解決代誌!
進一步了解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法》:https://goo.gl/LCEQDI
與立院訪團出差歐洲一回到台灣,團隊就讓我忙個滿足,排了許多我們中正萬華的會勘。
例如在我長大的幸安市場旁有塊空了很久的國產署閒置地,幸市里林禎吉里長希望若原訂要蓋樓的建商終止合約,應該盡快讓周遭民眾綠地活用,至少也應該把周遭巷弄路牌恢復。還有我們萬華車站後旁側出口標示不明,周邊遊客根本搞不清楚車站在哪,只能到處問店家。這些我們都邀集政府相關單位,要求盡快處理改善,以符合在地需求。
對了,昨晚還是我們青山宮的青山王夫人聖誕晚會,當然要去祝福娘娘生快!
總統蔣公130歲冥誕剛過,一起來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吧!
今天我到教育文化委員質詢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對於文化部促成跨部會的連動,提升在地文化的高度,還有之前我們召開音樂產業公聽會,許多現場蒐集的民間意見也有納入文化部的政策方向,我先對鄭部長表達肯定與鼓勵。
接著我則關切中正紀念堂的轉型進度。鄭部長表示,目前文化部已啟動一系列多元社會討論,並將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溝通平台,讓大眾有充分的中正紀念堂歷史資料、威權統治時期人權迫害的歷史資料可以參考。我提醒部長,最近國民黨蔣萬安委員也表態「中正紀念堂轉型可以討論」,鄭部長可以把握這個機會,讓中正紀念堂轉型能不要又陷入國民黨對於轉型正義的扭曲與杯葛,進一步凝聚跨黨派共識的正面機會。鄭部長則回應,非常願意回到人權的價值,跟超越黨派包括國民黨在內,一起推動中正紀念堂的轉型。
最後,我詢問鄭部長,新增的「蒙藏文化業務」獎補助的必要性。我並不反對強化跟某些國家的文化交流,但是必須要符合文化部的既定政策,例如「新南向政策」就是當前很清楚的政策目標。但「蒙藏文化業務」根本就不是文化部的既定政策,而是從蒙藏委員會接收來的威權時代遺留下來的大中國幻想業務。我強烈建議部長,應該將這些人事與資源用來執行現階段的重要文化政策。
(照片來自交通部觀光局旅遊景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