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在國會三讀通過。從1987年解嚴之後到今天竟然走了30年。
30年來,許多的受害者前輩與家屬看不到真相卻抱憾離開人間。卻有許多加害者仍然在政府部門、司法機構、教育單位、公營媒體中發揮他的影響力,甚至光榮退休。而那些完全違背民主價值的獨裁者銅像,仍然隨處可見。
台灣雖已是個民主社會,卻一直與獨裁威權的魔神仔在搝大索。
今天,國會終於完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三讀,台灣開始以比較完整的規格來進行轉型正義。獨裁政權壓迫人民的資料要完整公開,威權統治時期受到司法迫害的受害者,將可要求再審,其判決將可撤銷。讓受害的前輩與家屬能夠得到些許慰藉。威權獨裁的象徵將被移除,而迫害人權的不義遺址將必須保留,讓子孫可以警誡。
但可惜的是,最後通過的版本並未包括時代力量幾項重要的修正動議。包括「除垢Lustration」工程,亦即針對加害者的人事清查與改革,研擬加害者是否仍適合在政府部門、司法機構、教育單位、公營媒體擔任要職。以及針對特定組織或個人在二戰後配合中華民國接收日產時霸佔國產的真相調查與處理。少了這幾個重要的工程,轉型正義的最後一哩路又只走了一半。
不過,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並不是靠一個條例就全部完工,今天只是重要的一步。接著,政治檔案法應加速審議。行政單位應該要更有自覺,知道轉型正義是重大政策,跨部會合作推動。除了威權時期的轉型正義以外,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工程也是台灣不能閃避的工作,總統府原轉會應該有更多具體的進度,相關的法案應加速在委員會中審查。
讓我們這一代來撫平受到壓迫的台灣人民以及族群,一步一步回復權利,手牽手共同打造一個有正義的正常民主國家。這是我們的責任。
最後,要向在天上的前輩們致意,我們會繼續打拼!
原民會於今年二月份公布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排除了私有土地,違背了歷史事實,違背了原基法精神,更違背了蔡英文總統以及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的主張。幾個月來,許多部落代表、關注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組織都提出呼籲,應該要退回辦法重新擬定,並且到凱道表達抗議,至今已經100天。政府沒有積極面對這個爭議,卻在今天趁大風大雨拆除抗議者的遮雨棚、強制驅離,難道這就是執政黨的對這些訴求的公開回應?
圖片引用自PNN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高潞以用委員及徐永明委員於今(19日)在立法院召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與轉型正義公聽會」,邀請文化部及各領域專家學者謝文貴建築師、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蘇慧婕及台大社會所助理教授李明璁出席,分別從國外經驗,共同參討中正紀念堂存廢或轉型的問題。
立委林昶佐表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問題一直是轉型正義重要的一環。去年二二八鄭麗君文化部長宣布要轉型中正紀念堂,各界都有所盼望,不應該崇拜權威人物獨裁者,這點應該沒有疑義,只剩下空間轉化的方向問題。也期待文化部能儘快提出《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草案》,屆時林昶佐也將提出對案希望一同審議。高潞以用也表示討論歷史人物的功過也是轉型正義的一部分,轉型正義包其實是長期的社會正義工程,並非可以立竿見影,很多矛盾跟痛苦都會需要被攤開來。很高興現在這個社會對轉型正義是有共識的。
台北市政府顧問謝文貴表示自己是以建築師的身份來討論空間轉型正義的議題。謝文貴說,中正紀念堂是中國宮廷式建築,就建築層面的表達而言,有接續過去中國政治文化道統的意味,其實這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強加;中正紀念堂堂體本身則是仿壇體的型態,是神格化的政權象徵。國家音樂廳跟國家歌劇院是仿效北京紫禁城的太平殿保和殿,在台灣地景再現中國,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國民黨的遺緒。
他指出,建築是很難直接指涉的,不像雕像、銅像,例如總統府的功能也被我們保留了,雖然它是日治時期的統治象徵;但中正紀念堂卻不一樣,它是一個直接指涉個人、權威的建築,崇拜的廟堂是很難轉換性質的,名稱如果改了,內容應該也要跟著改。例如德國會保留舊建築並且拿來使用,但會把符號拿掉,意味著「對於過去的克服」。德國轉型正義工作有一整套標準-揭發真相、承認事實、表達歉意、彌補受害者、防範傷害的措施,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方向。中正紀念堂的名稱、內容該如何被重塑是值得討論的,但是要去改變它的性格、重新設計讓它變好用,並且維持住這個地方的功能性。
例如希特勒位在柏林的總理廳於二戰時被炸毀,德國人沒有修復總理廳,但是將留下來的殘餘大理石與其他建材供其他建築使用。中正紀念堂的的建築結構很強、規格很高但是空間不好使用。蔣介石的銅像也可以融掉成一個歷史文字說明碑,不需去評它的功過,只要真實呈現所有的歷史事件即可,被愚弄的歷史也是需要被呈現的,即便不堪也要反省。中正紀念堂的廳可以保留,展示對照的歷史,讓人民自己去評論。
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則是從韓國光州的歷史經驗來討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韓國的語境裏面沒有轉型正義,類似的概念是「過去清算(導正歷史)」,意即針對歷史及事件,而非針對特定人物來檢討歷史。顏思妤以血腥鎮壓者全斗煥紀念空間的爭議為例,建議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應以事件為本,而非凸顯特定政治人物的事蹟,並且轉型正義相關事項的預算應該都要公開讓人民知道。
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蘇慧婕以法學角度討論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她表示,這個建築物很明顯是著政治地景,也是個歷史地景。但有個概念需要釐清,轉型正義要做的並非改變歷史,而是從此刻的憲政體制重新評價、分析、展示過去的歷史。歷史的紀念地景,國家透過要不要拆紀念堂這件事情,代表著國家要對蔣中正做出什麼評價。而在民主憲政法治底下,顯然現在的中正紀念堂是不符合當前的法意識的。
李明璁則表示中正紀念堂內部空間的設計跟現在的法治設計不相容,現在的法治與中正紀念堂裡面的人治色彩是不相容的,主張建物應該要部分增建或拆除,改變建築的視覺核心軸線。例如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則成功轉移羅浮宮的原有的象徵。 李明璁也建議,中正紀念堂的部分增建或拆除應該要以國際競圖的方式徵件,一方面要向國際宣傳,一方面也希望台灣轉型正義可以受到國際的討論與矚目。
國家人權館籌備處黃龍興組長則說明不義遺址的調查以兩個區塊處理-加害者以及以及紀念受害者的場域,希望未來能找專家學者把不義遺址定義出來。就目前的調查方法來看,中正紀念堂不算是不義遺址,而是後世所建立的威權象徵。
最後,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張惠君副司長表示會把今天所有的發言都帶回去討論,希望能夠逐步凝聚社會共識。立委林昶佐則表示希望文化部還是要有所實現,明年二二八如果跟今年一樣只能用閉館的方式處裡的話,等於是毫無進度。對此,張惠君副司長則回覆:「不會到明年二二八都沒進展」。
今天立法院院會終於三讀通過「公職人員年資併社團專職人員年資計發退離給與處理條例」,讓過去黨國不分時代中國國民黨黨職併入公職年資計算的惡例一併掃除,包含連戰、胡志強、關中等曾任中國國民黨或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世界反共聯盟中國分會、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國總會、三民主義大同盟等國民黨附隨組織黨職的公職人員,其溢領的退休金都應返還差額、繳交國庫,落實轉型正義。
這次通過的版本,民進黨提出了2萬5000元樓地板條款,讓扣除黨職年資後月退休金低於此標準的人員仍能獲得2萬5000元的生活所需。對此,時代力量認為,此既然屬於過去黨國不分的錯誤,其差額支出雖由國家代為支應,但應向中國國民黨追討。可惜這項修正動議未被採納。
(圖片引用自上報)
今天時代力量提出轉型正義條例的修正動議,將包括「威權統治時期國家財產遭到私人侵占」的調查與處理。
在威權時期,國家財產除了被國民黨不當侵占,亦有被其他個人或團體侵佔的案例;前者現已立《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專法處理,後者仍尚待調查與處理。
其案例之一,便是日治時代原為公立機構的「仁濟院」與其轄下於台北市區精華地段的龐大地產,在戰後中華民國來台接收時,竟然被登記為「私立」仁濟院,由連震東連戰等家族所掌控,現值高達新台幣數十億,長年來已被報章媒體與多位民意代表揭發與抨擊。這些被私人或團體所侵佔的國家財產,應該在轉型正義的工程中徹地調查、還原真相,讓財產回歸國家。(延伸閱讀請參考:https://goo.gl/H01HCB )
此外,時代力量亦將人事清查除垢方案(Lustration Law)的推動與司法不法的回復與救濟程序,納入轉型正義條例的內容。希望立法院能盡快將轉型正義條例送進院會二讀審議,把握改革的關鍵時機、充實條文的具體內容,實踐轉型正義的民主工程。
(圖片擷取自網路/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行政院應給黨產會充分的資源與支持」
今天「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顧立雄主委來到立法院備詢。黨產會成立將近四個月,雖然有許多波折,但也看到推行轉型正義的進展。台灣人民對黨產會的期待很非常深,期待轉型正義、民主政治及健全的政黨發展能夠落實。
面對媒體和輿論對黨產會在司法攻防上的一些誤解,顧主委表示,國民黨過去十年從中投、欣裕台所獲得的股息股利超過135億以上,行政法院的裁定確認了中投、欣裕台是國民黨不當取得的財產,也就是肯認了黨產條例中轉型正義的精神。
我也詢問顧主委,國民黨花費了900萬律師費來對付黨產會,黨產會一年編列的訴訟預算有多少?顧主委無奈的表示,大概是幾十萬。不過包括黨產會全體成員和委請的律師們,都會在落實轉型正義上竭盡全力,顧主委也表示自己會親自出庭向法院傳達。我繼續詢問,黨產會副主委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從缺。原本的口袋名單曾任檢察官的廉政署洪副署長,因遭到法務部檢審會否決而無法就任。而黨產會內具有調查經驗的人員也嚴重不足。顧主委坦言人事方面確實是很吃緊,借調不順利也不全然是他能掌控的。
因此我最後公開向行政院呼籲,黨產議題及轉型正義不是黨產會一個單位的責任,行政院應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黨產會充分的資源,協調各部會提供更多具有調查經驗的人員進駐。希望顧主委和黨產會能夠逐步完全選民的寄託。
* 國民黨、中投、欣裕台關係圖:https://goo.gl/7JCJYU
* 質詢影片:https://youtu.be/7EwdV7T38NM
「樂信瓦旦七十多年前的使命,我們一起完成。」
◎ 寫於 2016/8/9 世界原住民族日
Losing Watan(樂信瓦旦)生於1899年,泰雅人,曾任角板山青年會第一屆會長。1921年從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現台大醫學院)畢業,回泰雅部落擔任公醫,從事現代醫療,對部落地區推展近代醫療貢獻極大。1945年戰後,日治結束,盟軍派國民黨接管台灣。Losing滿懷希望以為可以回復原住民族被佔據的土地,繼續為原住民族權益奔走。1949年遞補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員,1952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省議員,同年,卻被國民黨政府指控為匪諜,逮捕槍殺。
日前,我走訪桃園復興角板山時,閱讀了Losing Watan前輩的故事。在北橫公路沿線也閱讀了許多政府設置的北橫公路觀光簡介,多圍繞在戰後榮民工程處用三年的時間,拓寬北橫公路的辛苦故事。然而,北橫公路沿線是泰雅族傳統領域,1915年,日治台灣總督府為了統治泰雅族,開築了角板山三星警備道,以利警備集結,這條警備道後來就成為現今的北橫公路。面對這條公路、看著泰雅領土一點一滴的失去,泰雅族更有百餘年的心酸血淚,卻在北橫公路沿線對旅人介紹的故事中被忽略。
蔡英文總統日前已宣布,將於今年十一月一日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未來,原住民族在自己的傳統領域,是否能夠恢復為主人、落實自治復興歷史及文化、推動轉型正義,在傳統領域上發展成有尊嚴的政治主體,捍衛族人的生活與權益;這些,不僅是落實原基法,更牽扯許多複雜的制度改革,是新政府與台灣社會的重大考驗。
未來的道路上,我們還會碰到不同聲音的摩擦,更要積極地去理解與溝通。Losing Watan七十多年前的使命,讓我們這一代來完成。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今天出席司法法制委員會的轉型正義公聽會。我發言時強調,現在是轉型正義框架立法的階段,期盼有框架立法的高度,通盤檢視台灣歷史上所有受統治政權壓迫的族群與個人,進行轉型正義工程,避免掛一漏萬。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草案拉出歷史縱深,涵蓋原住民族的部分,也可回溯到日治時代。會中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前年,在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有一位89歲的蔡蕙如阿媽發著「模型出清」的傳單。她不忍丈夫生前最愛的飛機模型將隨著丈夫逝去而塵封人世,忍痛出清,希望愛好模型的年輕朋友可以繼續收藏。蔡阿媽不會用網路,撐著年邁的身軀,在萬年大樓發傳單給路人,後來由熱心民眾轉發到網路上,引起網友支持。
蔡阿媽的丈夫許崙墩,原來是二戰期間日本加藤隼戰鬥隊的戰機駕駛。戰後中華民國來台,政府打壓這段史實,蔡阿媽回憶道,丈夫變得沈默寡言、不向別人提起這段過往,但因為一生熱愛飛機,退休後在萬年大樓開模型店,收藏飛機模型直到去世。
充滿認同糾結與矛盾的故事,不只是許老先生一家人。二戰期間,台灣日本兵有廿萬人,還有許多人在戰後被國民黨不明不白轉調前往中國打國共內戰。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逃來台灣之後,這些人的故事被刻意掩飾、甚至被仇視,當事人與他們的家庭只能將這些沉痛的記憶塵封在生命中。
過去國民黨教育用二分法,總認為台灣日本兵若不是被日本人脅迫去當兵,就是信仰日本軍國主義的漢奸,然而這廿萬人的故事,有各種樣貌,有更多糾結的故事,不該被政府長期忽視、污名化,難以獲得平反。我們應該要勇敢的面對、應該回復的名譽就該回復,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該承擔,應該補償的就該補償,而且這些沈默的當事人,正在凋零,我們絕對不能再拖延下去。我相信,這些阿公們當年上戰場時,心中惦記著仍是他們的家人,而我們這一代家人,也不該忘了他們。
最後我舉了奧地利為例,他們長年以納粹德國的受害國自居,直到90年代,政府開始主動發掘更多史料,公布當時部分奧地利人成為納粹共犯的真相,1991年總理弗拉尼茨基也表達反省與歉意。二戰時,奧地利人可能是受害者,也同時是幫兇,他們選擇勇敢面對這樣的糾結過往。
每個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歷史糾結與社會傷口,唯有面對真相,真心回復受迫者的權利,才能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一起促進和解與團結的美好社會。我相信,台灣有這樣的勇氣!咱一代,鬥陣來解決代誌!
進一步了解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法》:https://goo.gl/LCEQ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