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台日關係質詢,而昨天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國際局勢,也成為今天委員會的重點。
在質詢過程中,我與駐日代表謝長廷先生都同意,在可能預見的國際局勢中,台灣與亞洲鄰國的關係將必須更緊密,強化彼此合作的密度。尤其是民間社會已有友好基礎的台日關係,應能發揮更大的動能。
再來我強調,針對沖之鳥的漁權爭議,日前的台日海洋事務對話會議是好的開始,台灣不能繼續仰賴過往交流的默契,而必須以達成具體談判協議為目標。談判的確不是可以一蹴而成,但我們必須能堅守立場、確立目標,才能有方向感的持續前進。
進入國會後,我多次質疑疊床架屋的省政府組織,今年三月在總質詢時我也要求賴清德院長應面對這個毫無用處又矮化台灣的部門,院長當場承諾明年起不再編列預算。今天立法院處理預算凍結案時,相關單位具體指出,台灣省政府人力與業務將移撥相關單位,福建省政府也將轉型成為金馬聯合服務中心。零預算讓省政府不再運作,是現階段過渡做法;我認為治本還是要盡快推動憲政改革,讓省政府正式廢除。
今天在立法院進行監察委員人事案的詢答,我與五位被提名人:陳師孟、趙永清、蔡崇義、楊芳玲、楊芳婉,討論幾個重要的議題。
首先,我舉出在監察院106年度的統計資料中,在人民書狀-涉及人權保障的案件中,最高的是司法正義,共5142件。監察院調查報告的案件統計中,有關司法正義也佔涉及人權保障案件總數的約18%。顯示司法正義不管是人民的陳情狀或監委的調查,都佔監察院業務相當的份量。上述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國民對於司法的信任度不高。我詢問五位被提名人對這現象的看法,並且說明身為監察委員,要如何為司法人權做事,成為人民的後盾。
再來針對轉型正義。立法院這會期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但時代力量主張的人事除垢法以及戰後國家財產被私人侵佔的案件處理卻被排除在條例外,十分遺憾。我認為這是監察院有權利與責任能夠進行調查的,因此詢問五位被提名人,在監察委員的職責能夠如何補足促轉條例所不足之處。例如,監察委員可以主動調查,哪些獨裁時代迫害人權的執行者、加害者,仍然在司法與教育界發揮多少影響力,掌握多少媒體?另外在日治時期國有財產在戰後疑似被私人侵佔的案件,例如調查已久仁濟院的土地,監委應該也能主動調查,以貫徹轉型正義的精神。